文:戴雅真(中央社记者)
日本为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设定主题为「为世间生灵谋划未来社会」,充满对未来世界想像。日本机器人教父石黑浩想像50年後,应是人工智慧为人类服务的世界;教授松崎典弥则设想餐桌上可能出现客制化培养肉。
石黑浩「生命的未来」展示馆
日本在世博会的8个核心展馆分别由8名制作人负责,以「生命的光辉计画」(Brilliance of Life Project)为主题,邀请制片人河濑直美、剧作家小山薰堂、石黑浩等人领导,以「拥抱生命」、「生命的循环」、「生命的共鸣」等为题,提供各种体验。
大阪大学教授、ATR石黑浩实验室客座主任石黑浩负责「生命的未来」(Future of Life)展示馆。他说,50年前的大阪世博取得巨大成功,但当年大家在乎的只有科技,不在乎环境,也不在乎人类的未来,「如今人类才终於开始体认到,我们必须为人类的未来负责」。
然而,人类手上有太多科技可以应用,石黑浩表示,他的展示馆目的是打造「未来」,让大家体验一下50年後的世界,预计将展示7个未来的生活场景,让大家对未来有更具体的想像。
至於人工智慧(AI)会不会取代人类的争议,身为日本仿真机器人鼻祖的石黑浩认为,人类之所以优於动物,就是人类具备科技,也因此人类永远无法与科技、机器及AI切割,「就像我们现在老是在使用智慧型手机、手机几乎等同於大脑的一部分一样」,现在是用手机来分担工作,未来则是用机器人。
他请出他的「仿真机器人」来回答问题。机器人「石黑浩」被问到想不想要统治人类时说,「不,我的目标不是要让自己超越人类,我反而对理解人类感兴趣,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来提升我们的生活与社会」。「科技和AI的发展,不见得需要取代人类,反而开启了陪伴与协助的新可能性。」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日本在2025年世博会的8个核心展馆分别由8名制作人负责。其中,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负责「生命的未来」展示馆,身为机器人鬼才的他制作了仿造自己外型的机器人,还可以代替他回答问题。中央社记者戴雅真大阪摄 112年12月3日
量身打造肉品的未来餐桌?
随着世界人口增加,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提高,但增加牲口的饲养数量,却可能带来环境问题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数据,「全球畜牧业饲养家畜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每年71亿吨,占所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.5%」。
因此,大阪大学研究所工学研究科教授松崎典弥与民间企业合作,以3D列印技术生产「培养肉」,最终目标是降低制作成本达成量产,希望对世界粮食短缺与环境问题提供解答。
不同於过去没办法模仿牛肉质地或结构的人造肉,培养肉透过采集牛等动物身上的细胞来生产。松崎典弥说,目前大家食用的肉有动物的肌肉与脂肪,若想要复制肉块,就需建构同样的组织,先制作肌肉纤维、脂肪、血管组织,再利用3D列印技术组成细长的纤维状後綑绑起来,一块肉就完成了,「当然,这过程绝对不简单」。
参观松崎典弥在大阪大学的实验室,里头摆着岛津制作所为实验专门打造的仪器,他们的目标是透过3D列印技术,创造出有完美油花、可媲美「和牛」的培养肉。
之所以把「和牛」当目标,是因和牛有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,被认为对人体更健康,也就是和牛的油酸(Oleic acid)。油酸的脂肪熔点只有摄氏13.4度,肉质更嫩,这也是为何用手指摸顶级的牛肉,脂肪会在手上化开的原因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大阪大学研究所工学研究科教授松崎典弥与企业合作,以3D列印技术生产培养肉,不但有可能复制出肉类结构、打造出美丽的油花,甚至还可以针对脂肪和肌肉进行调整,量身打造出一块专属的肉品。中央社记者戴雅真大阪摄 112年12月3日
松崎典弥表示,透过3D列印技术,不但有可能复制出肉类结构、打造出美丽的油花,甚至还可以针对脂肪和肌肉进行调整,量身打造出一块专属的肉品。
在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,松崎典弥希望展现「未来厨房」样貌。在他的想像中,未来肉类产业链从肉的细胞分离开始,接着培养、3D列印、品管、包装、运送。
民众购买肉类时,可以凭个人口味,订制想要的脂肪比例。今天想吃肥一点,就来一块脂肪30%肉品,为了健康希望吃瘦一点的肉,也可依喜好下单,甚至想吃鱼肉混虾肉、和牛混澳洲牛也没问题,一个指令就可完成。
松崎典弥说,希望未来能不用杀死动物就有肉可吃,并推广这项技术到世界各国,让每家的餐桌上都有能客制化肉品的机器。
新闻来源
- 日本世博会倒数4 / 大阪世博想像未来:AI服务人类、客制化培养肉上餐桌[影](中央社)